2022年8月15日,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独立日演讲,称印度要在25年后成为发达国家,到2050年,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。 这是印度现任总理莫迪雄心壮志的一部分;他要在印度独立100周年的2047年之前,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。 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? 按照莫迪的说法,发展是印度经济的自然产物,人口的动态发展自然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。 在两年前的那场演讲上,莫迪劝慰年轻人要树立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,把未来25年的人生全心全意奉献给国家,让全世界见识到印度的力量。 莫迪还说,要在接下来大力推动男女平...
2022年8月15日,印度总理莫迪发表独立日演讲,称印度要在25年后成为发达国家,到2050年,印度将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。
这是印度现任总理莫迪雄心壮志的一部分;他要在印度独立100周年的2047年之前,让印度成为发达国家。
如何实现这一宏伟目标?
按照莫迪的说法,发展是印度经济的自然产物,人口的动态发展自然会带来经济的高速增长。
在两年前的那场演讲上,莫迪劝慰年轻人要树立建设国家的远大理想,把未来25年的人生全心全意奉献给国家,让全世界见识到印度的力量。
莫迪还说,要在接下来大力推动男女平等,只有消除歧视,才能实现印度全民族大团结。
如今两年时间过去了,莫迪口中的让全世界见识到印度的力量,实现了吗?
今天印度要想追上我国,最大的问题可能依然是,巨大的人口红利并没有很好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。
大多数印度国民都无法切身感受到印度经济增长,如果印度无法将庞大的人口红利转化为工业化的目标,那么印度别说成为发达国家,就连追上我们都非常困难。
数据显示,印度2023年GDP实际增长率为8.2%,如果不算新冠病毒反弹作用较大的2021年度,那么2023年是自2016年以来,印度实际GDP增长率首次站上8%的大关。
从宏观的角度来看,过去一年时间,印度的经济增长的确可观。
今年6月份,印度总理莫迪还在社交平台X上高调宣布,印度将继续保持在全球主要国家中最快的经济增长速度,现在还只是预告片,接下来才是正片。
但仅看宏观GDP增长率,还无法窥见印度经济的真实全貌。
从印度2023年度各行业的附加值增长情况来看,印度46%的就业人口所从事农林水产业,增长仅仅只有1.4%,增速远远低于上年度的4.7%。
另外印度还有12%的就业人口从事商业旅游,增速也从上年度的两位数降至6.4%,这两个行业加在一起,就占到印度就业人口的近六成。
可以说,从实际的感受角度来看,印度大部分人都感到经济没有那么景气,或是宏观经济增长正在减速。
那么带动印度经济增长的还有哪些行业呢?
这一点,印度和早期的我们也非常相似。
真正带动印度GDP增长的,依然还是建筑业,以及印度的制造业,其中印度制造业10%的增速拉高了总体增长率。建筑业和制造业占据印度就业人口的25%,但这两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收入依然不高。
作为一个基础设施建设依然相对落后的国家,面对全球蜂拥而至的制造业投资机会,印度如今正在抓紧修建基建,和早期的我们一样,印度GDP增长率也是以政府和企业投资为主导,家庭消费依然缺乏势头。
比我们还麻烦的点在于,印度的劳动力存在严重过剩,且这个数量已经接近千万人,劳动力过剩问题也反过来加剧了印度的工资增长乏力。
国际劳工组织今年3月发布的《印度就业报告》显示,印度2022年日常的实际月工资较10年前减少14%,平均每年减少1.6%,在截止2022年的这3年时间里,实际月收入减少了1%。
在印度GDP增长率还没有进入双位数高速增长的时候,印度工人的实际月收入却已经出现了下降的趋势。
对一个14亿的经济体来说,印度严重缺乏就业机会。
印度2024年1-3月的完全失业率为6.7%,看起来这个数字并不高,但在印度真正生活困难的人甚至无法被算作“完全失业者”。
印度的就业机会不足,主要就是无法找到稳定全职工作的人,以及没有获得工作机会也没有接受教育和培训的人很多。
国际劳工组织的报告显示,印度在2022年的不完全就业者和完全失业者合计约占全部劳动力的16.8%,较2012年有所上升,这也意味着印度在2022年有将近1亿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。
另外由于印度目前正处于人口红利时期,每年新增就业人口都会增加1000万人左右,但印度自身能够创造出有质量的就业机会却跟不上。
换句话说,印度的实际就业机会缺口高达1-2亿人。
世界银行推测,印度生活在“贫困”状态(按购买力平价计算每人每天在3.75美元以下)的人口虽然较10年前的六成以上有所减少,但到2021年依然高达46%。
这意味着印度有接近一半的人,每人每天的开销都在3.75美元以下,换算成人民币差不多是二十多元。
人口红利没有被充分利用,制造业不发达是其中一个主要因素。
和2011年相比,印度2023年制造业附加值占比从17%降到了14%,制造业的就业人口比例也从2014年的13%下降到了最近的12%。
农业附加值虽然只占GDP总值的18%,但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和十年前相比,几乎没有什么变化。
换句话说,自2012年莫迪上任后,印度的工业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,无法培育出生产效率相对更高的制造业,印度的农业从业人口占比到今天依然高达46%。
如果人口红利没有被工业化吸纳,而是依然停留在生产效率较为落后的农业上,那么印度就无法实现整个经济生产效率的提升,带动人均收入增长。
2023年,印度人均GDP仅仅只有2530美元,还不及我们2008年的同期水平。
而别说成为发达国家,哪怕是经合组织成员国的人均GDP目前最低标准都是2万美元左右,这意味着印度需要持续在24年时间里以每年实际9%以上的速度增长,才能够达到这个标准。
而在莫迪的领导下,不管是新冠病毒之前还是之后,印度的人均实际GDP年增长率都只有5%-7%左右。
印度要想在短期内复刻一个“中国奇迹”出来,无疑是非常困难的。
我们和印度有着相似的人口结构,但我们从1990年的人均350美元增长到了2023年的人均1.25万美元,在30多年时间里增长了36倍,这是劳动力自农业向出口型制造业大规模转移的结果。
宏观上,我们从1980年到2010年,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年均增长超过10%,这些都是印度难以复刻的增长奇迹。
哪怕是印度邻国孟加拉,通过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成出口的支柱,人均GDP也已经超过了印度。
按照人口红利期来看,印度的人口红利还将持续30年,而这30年就是印度超越我们的最大本钱和底气,但如果仅仅是看印度过去的成绩和增长速度,那么印度可能还没有追上我们的收入水平,就已经直接进入老龄化阶段。
而对一个老龄化经济体来说,经济要想高速增长,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。
留给印度的时间,其实并不多了。